人民观察周刊讯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在农业农村部精心指导和省委省政府、 潍坊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 把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拓展创新“三个模式”的重要内容,突出优质导向、市场导向、惠民导向, 强力推进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 加快由量的积累向量质并举转变。目前,寿光农民合作社发展到2926家, 农户入社比例达到85%以上,其中蔬菜合作社2150家, 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1.8:1,远优于全国2.45:1的水平。
一、突出优质导向抓规范, 全面增强合作社示范影响力。坚持分类施策、系统推进, 制定出台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实施方案, 明确主体资质认定、财务管理等12项标准,目前, 90%以上的合作社已完成规范提升。主要采取了三条途径: 一是精准辅导。寿光市级层面, 在农业农村局单独设立合作社管理办公室,实现专人专管专干;镇街层面,均设立合作社工作专班、 辅导站;社会层面,筛选农业专家、 村“两委”干部等组建997人的辅导员队伍,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技术辅导, 实现指导帮扶全覆盖。二是信用评级。 专门制定蔬菜合作社信用评级实施办法,根据合作社标准化生产、产品质量等状况,划分“A级优秀、B级良好、C级合格、D级不合格”四个信用评级, 精准实施重点支持、规范提升、督促整改、列入“黑名单”等措施,目前, 已完成评级906家,85%以上的合作社达到A、B级。 三是典型带动。每年拿出150万元,选择带动力强、 成长性好的示范社支持打造样板社。目前,创建省级以上合作社示范社53家, 优品农鲜等5家合作社获得中国和全球GAP双认证, 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合作社达到13家。
二、突出市场导向抓提升, 全面增强合作社行业竞争力。立足设施蔬菜比较优势, 持续提升合作社在市场上的话语权,不断增强合作社产业支撑作用。重点强化“三个赋能”: 一是以数字赋能提效率。在所有合作社推广物联网、区块链、 5G等新技术,鼓励安装环境检测器、视频监控等智能设备, 开发寿光蔬菜供应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对蔬菜生产进行全周期全过程动态监测,新建大棚物联网应用率达80%以上。 原来一对青壮年夫妇能种植2个70米的大棚, 现在可以管理3个200多米的大棚。二是以标准赋能强引领。 用好部省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这一国字号平台,启动126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研制, 优先在示范社试点、优先在示范社推广。 69家合作社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资格,2020年以来, 通过合作社向粤港澳地区供应蔬菜12.6万吨,总交易额8.7亿元。 三是以品牌赋能拓市场。成功注册“寿光蔬菜”区域公用品牌, 依托成立的全国首家蔬菜合作社联合会,抓好品牌授权、管理和保护。 目前已批准18家经营主体使用“寿光蔬菜”集体商标, 并以合作社为主体, 培育打造桂河芹菜、斟灌彩椒等一批单体品牌,带动寿光“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390个,80%以上的园区蔬菜以品牌形式进入北京、 上海等大中城市。
三、突出惠民导向抓服务,全面增强合作社群众吸附力。 深刻把握合作社“姓农为农” 属性,持续提升对农户的服务带动作用。目前,呈现出三个效应:一是人才回流效应。 随着合作社规范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合作社、 从大中城市回来从事蔬菜生产经营,目前,70后、80后、 90后占到菜农数量的56%,返乡的新农人成为挑大梁的“棚二代”。比如, 斟都果莱专业合作社有650人从事大棚菜生产,“80后”“90后”168人, 其中“90后”的大学生就有23人,较好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 二是产品提质效应。充分发挥蔬菜合作社联合会统领作用, 吸纳200家蔬菜合作社入会,提供“六统一”服务,促进规范提升, 构建起了以联合会为龙头、15家镇级分会为骨干、 137家潍坊市级以上示范社和11.4万菜农为基本生产单元的现代蔬菜产业组织体, 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精准管控,蔬菜抽检合格率稳定在 99.6%以上,成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三是降本增收效应。联合会与银行机构共同推出“蔬菜e贷”金融产品,首期授信额度达1 亿元,有效解决了合作社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 通过合作社抱团闯市场,有力带动了入社群众增收致富。比如, 众旺果蔬合作社“崔西一品”品牌蔬菜,远销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辐射带动周边10多个村,每年销售蔬菜4万吨、每户增收近3万元。(记者王清江 通讯员王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