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生而英勇,只有选择无畏
青岛一个85后基层卫生院副院长的战“疫”事迹
题记: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的很好。
-----基辛格《论中国》
一场来势汹汹的2019-nCOV疫情将原本应该是祥和安乐的春节气氛给打破了。
为减少聚集,防止疫情扩大,除夕前一天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家家户户取消拜年,企业采取延迟复工......
在自媒体时代,大大小小的镜头下,你总会发现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总是和别人背道而驰,去往最危险的地方,这些人被我们称为最美“逆行者”。
在这些“逆行者”中,有很多我们的“白衣战士”。
是什么让他们不论报酬、不计生死?是他们生而英勇吗?
不是,只不过是选择无畏罢了!
今天我要讲述的这个人,也是一名“白衣战士”,虽然他没能去往战斗第一线,但是他却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守一方安宁。
这个人就是段泊岚卫生院副院长----刘存勇。
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刘存勇,出生于1986年,毕业于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系,2009年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即墨卫生系统,先后在即墨区人民医院、青岛海慈医院、山东省精神病医院进修,共计三年。
这三年的进修对刘存勇的意义是巨大的,不仅仅让他掌了过硬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让他将对医学、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刻到了骨子里。
史怀哲说过:“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刘存勇就像一块海绵,贪婪地吸收着他能汲取的一切养分。
向前辈请教、参加各种技能比武,他不放过任何一次能能让自己专业知识得到提升的机会。
终于命运之神再次向他露出了微笑。
2016年,刘存勇通过即墨区卫生局层层选拔,担任了段泊岚卫生院副院长一职。
此时,刘存勇年仅三十岁。
成为副院长之后的刘存勇并没有自满,他在处理繁重的医院事务之外,还会定期接门诊,坚持每周两次下病房。
对于区人民医院和青岛三甲医院下派的专家,刘存勇更是虚心请教,他从未放松过自己的专业知识。
在得知浮中华医师开创了浮针疗法之后,刘存勇和医务科主任姜深鹏立即去山东中医适宜技术协会参加培训学习。
培训合格并彻底掌握该技术后,立刻在段泊岚卫生院开展义诊,对家庭困难患者分文不收。
一上午10多个病人,感觉胳膊都不是自己的了。他和姜深鹏主任开玩笑:“老姜,我的肱三头肌酸了,你给我扎几针?”
在专业方面,刘存勇总是精益求精。
瓦戈庄的孙继福大爷,因搬运重物伤了腰,在家躺了三天,听说段泊岚卫生院开展浮针义诊之后,让家里人把他抬到了段泊泊岚卫生院。
刘存勇在确认他的病症适用浮针疗法,立刻开始为他治疗,仅仅用了半个小时,孙继福大爷就可以下地进行缓慢的行走了。
扶衰忍冷君勿笑,报国寸心坚似铁
段泊岚卫生院是一家很小的基层卫生院,医疗资源十分有限。
但即使在这样简陋地医疗环境中,刘存勇的报国之心依然坚硬,从未减弱过。
说起他,相信没有人不为他竖起大拇指,出于对卫生事业的热爱,他总是出现在临床一线。
无论医院何时有需求,总是能看到他的身影。
2019-nCOV疫情发生,自接到上级通知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因为面对突发的疫情,对每个人都是挑战和考验。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新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刻不容缓,腊月二十八上午,参加了卫生局统一安排,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相关知识以后。
在第一时间,刘存勇安排了全院职工和乡村医生,立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与防控知识的培训。
做到让每人都练习穿脱防护服,每人单独过关。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必须做好防护,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保证医护人员的安全,我们一定能赢。
春运期间客流量大,很多从武汉归来人员需要摸排清楚。
这份防控疫情知识必须迅速让段泊岚镇政府领导和村委了解,让大家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由此,段泊岚镇病毒防控措施一直走在区里前列。
各村庄迅速动员,依法采取最严格的防控措施,严格密切接触者居家隔离,减少群众各种聚集性活动,严防死守,努力将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这就是我们的本职工作,没有什么好累的。”刘存勇说。
从年前一直忙到年后,一天都没有休息,依然忙碌在工作岗位上。
疫情面前,必须时间赛跑、与疾病赛跑。
“早发现、早隔离”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必须冲在前面。”这也是医生的职责所在,只要在工作过程中多加防护、小心就好。
舍小家为大家,夫妻同来抗“疫”
刘存勇家住青岛,妻子是她的大学同学,目前是青岛第八人民医院的一名儿科医师。
这个春节,夫妻俩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一直奋斗在第一线。
无法回家,只有将年仅七岁的女儿送回爷爷奶奶家照看。
临走时,女儿拉着他的手依依不舍:“爸爸,我们老师说春节是要和家人在一起的,你和妈妈为什么不能在家陪我?”
刘存勇心中不舍,但还是说道:“因为我们国家来了一群‘怪物’,他们已经吃了好多人了,爸爸妈妈是‘战士’,必须保护大家,你在家好好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大家一块儿把‘怪物’打跑了就回家!。”
虽然七岁的小姑娘不明白爸爸口中的“怪物”到底是什么,但她知道自己的爸爸一直是天底下最英勇的人,“怪物”一定会被打跑的。
“爸爸妈妈加油!我以后每天给你们录视频,你们要记得看呦!”
于是,每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翻看手机里女儿发来的视频影象,就成了刘存勇这段日子最幸福的时光。
除夕夜,是刘存勇的夜班,在这个举家团圆的日子里,他毅然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刻,义无反顾的奋斗在第一线,无法陪同孩子,无法吃到团聚的年夜饭。
他说:“只要患者安全、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家里人支持我。”
更让我们感动的是,他是第一个递交请战书的。
他的请战书——“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肆虐,在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特向院党委请战,随时听候命令,义无反顾,我愿冲锋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誓死捍卫人民的健康!”
工作中的副院长,生活中的“大勇哥”
刘存勇虽然一直以领导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但对患者对同事却从来没有领导的架子。
年轻同事总是在私下里呼其“勇哥”,听上去颇有些江湖侠义之风。
勇哥是个“宝藏男孩”,他懂生活、爱艺术,拥有永远青春的心。
他会在中秋前夕联合兄弟医院举行联谊会,会编排节目组织医院同事参加各种文艺汇演,会安排“广场舞大妈”推广八段锦,会亲自参与录制歌曲《健康守护你》,为医护人员发声。
看起来有些不务正业,但却让辖区内居民了解到白大褂下那个鲜活的我们,也增加了同事之间的凝聚力。
勇哥做什么事情都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他那曾经用来握柳叶刀的手,可以拿起剃头刀为医养结合中的老人剪发,也可以拿起菜刀为同事准备一顿营养又美味的年夜饭。
安纱窗、修电脑、接电线、剪草坪.....似乎就没有勇哥不会做的事情。
勇哥还是段泊岚卫生院的“救火大队长”,在单位里里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突发事故,有时候遇到一些对我们工作不理解的患者,也需要他出面解决。
下班之后,同事如果遇到困难,也会第一时间找到他。
“有事找勇哥”是我们同事间达成的共识。
受疫情影响,即墨区卫生健康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应对工作领导小组2月6日会议决定,从2月7日起乡镇卫生院公交班车停运。
这可难坏了那些不会开车的同事,有位同事家住的比较偏远,看到信息又晚,在晚上十一点多钟给勇哥发了一条“求捎带”的微信。
第二天早上六点,这位同事就收到了勇哥的电话:“我现在从青岛出发,大概一个小时后才能到你们小区。”
勇哥就是这样一个人,虽然话不多,但总能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他总是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默默影响着周围的人。
这一点在“特殊时期”表现地尤为突出。
刘存勇就是这样一个任何时刻都无怨无悔冲锋在前的人,他并非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
相信生活中其实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大勇哥”,2019-nCOV疫情面前,他们众志成城,用血肉之躯在人民群众面前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让我们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咬紧牙关,全力奋战,再接再厉,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向着最后的胜利奋力拼搏!(作者/张鑫)
来源:人民观察周刊(http://www.peopleguancha.com)
---------------------------------------------------------------------------------------
人民观察周刊-融媒观察☆声明:本网未标有“来源:‘人民观察周刊’或‘人民观察周刊消息/电/讯’或带有人民观察周刊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第三方在以上述方式及下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人民观察周刊”、“稿件来源:人民观察周刊”或“稿件来源:人民观察周刊消息/电/讯”,人民观察周刊将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本网站转载稿涉及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相关权利人来电、来函与本网站联系,本网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