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纬

探门笺发展路,感非遗文化情

时间:2021/2/23 14:09:05  作者:未知  来源:人民观察周刊  查看:110  评论:0
内容摘要:  人民观察周刊-融媒观察消息(通讯员 侯逸笙)2021年1月17日至20日,为探索供需视角下的门笺发展历程,留住传统。管理学院“锦笺心寄”实践团队走访莒县大柏林村,调查门笺文化背景,并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取得了一系列调研成果。  1.1...

  人民观察周刊-融媒观察消息(通讯员 侯逸笙)2021年1月17日至20日,为探索供需视角下的门笺发展历程,留住传统。管理学院“锦笺心寄”实践团队走访莒县大柏林村,调查门笺文化背景,并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取得了一系列调研成果。

探门笺发展路,感非遗文化情

  1.18日,“锦笺心寄”实践团队于莒县大柏林村进行了第一次实地调研。在此之前,团队内部进行过多次协商讨论,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方案。通过资料搜集和整合,确定了“助力非遗传承—供需视角下门笺发展探析”这一主题。

  非遗传承离不开手工艺人的热爱与责任心。根据问卷调查可知,人们对于民间文化的了解程度很小,但是人们对于门笺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重视程度很高。生活在大都市里的我们,受到了很多现代新鲜文化的冲击,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也开始变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以此次社会实践为契机,我再次感受到传统文化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我个人认为人们的经济实力成为了制约门笺文化发展的直接因素。大部分愿意购买并张贴门笺的人更倾向于购买机器生产的廉价门笺,而机器生产的门笺很难达到手工制作的水平,因为几倍的价格差,手工门笺被拒之门外。但是仔细思考,如果真的热爱一样东西,我认为大部分人不会吝啬自己的金钱。史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坚持做是因为我热爱这门手艺”。诚然,是热爱让史老师将门笺技艺传承至今,但更重要的是骨子里的责任心,“门笺是祖辈们一代代的传下来的手艺,不能丢掉了”,简单的话透露出对门笺不平凡的情感,而这种朴素而真挚的情感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只是我们迫于现实无法细细品味。

探门笺发展路,感非遗文化情

  非遗传承离不开同舟共济。就我自己而言,我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的态度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冠冕堂皇的话永远比不上脚踏实地的每一步,要想非遗文化得到保护与传承,每一个有心人都应该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去有意识地了解相关文化,有意识地向家人讲述。经济能力较强的人,可以选择购买手工制作的门笺,向亲戚朋友们介绍并使用,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样不仅增加了新春佳节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增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会深入不同人群的心中,慢慢发展扩大。

探门笺发展路,感非遗文化情

  非遗传承更离不开政府的鼎力相助。我发现,仅凭手工艺人的义无反顾的坚持,门笺文化的传承不会有本质的发展。史老师表示,门笺如今已经需要别的工作来养活的地步,如果有一天像门笺这样的非遗文化从世界消失的话,我觉得其它的传统文化也会濒临消失。社会文化的魅力将不再深入人心,老一辈手艺人的手艺也将无人继承。社会上多了机械化,少了人文情怀,一切被快速复制粘贴所替代,生活节奏以快为标准,人心浮躁,不能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生活,人类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所以将门笺列入非遗文化遗产,并广为宣传,让手艺人将自己的手艺发扬光大,政府也要给予最大化的帮助,可以借助各大媒体进行宣传,并为手艺人提供发挥手艺的良好场所。               

  短短几天的实践让我看到了门笺手工匠人的执着精神,也看到了社会对于文化传承的渴望。总而言之,非遗传承离不开中华民族骨子里的认同和血脉中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