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纬

震惊世界的发现——磁山文化

时间:2020/3/3 9:08:15  作者:张海江  来源:人民观察周刊  查看:66  评论:0
内容摘要:震惊世界的发现——磁山文化作者/张海江磁山遗址地处华北地区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地带,西依太行山余脉红山,东依鼓山,四周山峦起伏。南洺河水穿越西部山区东入漳河水系滏阳河。遗址就位于南洺河北岸的河旁高台地上,台地高出河床25米。这里既不是山地,又不是河流平原或三角...
震惊世界的发现——磁山文化
作者/张海江

磁山遗址地处华北地区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地带,西依太行山余脉红山,东依鼓山,四周山峦起伏。南洺河水穿越西部山区东入漳河水系滏阳河。遗址就位于南洺河北岸的河旁高台地上,台地高出河床25米。这里既不是山地,又不是河流平原或三角洲地带,而是黄土高原与华北大平原的交接地区。磁山的原始农业正是在这一山地边缘地带诞生的。人类在长期的采集活动中,将野生植物狗尾草培育成栽培作物粟,他们将山林砍倒烧光,进行大面积栽培,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生产工具得到改进,生产力不断发展,原始农业逐渐由山前地带向低地迁移。那时的磁山遗址四周丛林密布,而河旁台地林木稀疏,河流水量充沛。磁山文化遗址挖掘普遍出现石铲、石斧、石镰等农业工具,其中的石铲是用于翻土的农业生产工具,说明当时磁山人已越过砍倒烧光“焚而不耕”的“火耕农业”阶段,而进入“翻土耕种”的耜耕农业阶段。磁山文化已经进入较高的发展阶段,也正由于粟作物经济发展,提高了磁山文化整体面貌,增强了对家鸡、家猪、家狗的饲养。

当然出土的猎具骨镞、渔具鱼鳔,可以证明渔猎在当时的生产经济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鹿、鱼、蚌等野生动物骨骸的出土为其佐证。遗址挖掘物有前已述及的核桃、榛子和在一个窖穴底部发现一层厚约20厘米的小叶朴籽。这些贮存的果实,说明当时采集果实在经济社会中也很重要。总之,农业有了相当的发展,狩猎、采集经济仍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的综合经济,显示出磁山先民整体经济实力的强盛。考古专家的鉴定和学术论证认定,早在8000多年前的磁山先民已经结束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形成了相当稳固的定居聚落,并由自然采食发展为农业家畜兼采集、渔猎经济占一定比例的生活方式,这是人类经济生活的一项巨大变革,也是中华民族逐步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陶器是当时磁山文化时期的一项发明,是当时我国发现的最早陶器。陶胎有加砂的,也有细泥的,器种有炊煮用盂和支脚,饮水用的小口壶,深腹罐,饮食用的三足钵、碗、盘、杯等。尤其是饮具中的陶支脚,形状酷似鸟头形,有的并饰以各种剔刺纹图案,可以说就是一种融雕塑、刻画图案和实用性于一体的艺术珍品,是当时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一批炊器。这里陶器不仅与仰韶文化器形差别较大,而且质地疏松,火候较低,在制作方法上均为手制,胎壁厚薄不均,没有轮制痕迹,在器表装饰上除表面外,常饰浅细绳纹、划纹、点纹之字型附加堆纹。

精雕细刻的鱼鳔、网梭,磨制精细的骨针、骨镞,以骨蚌为原料的装饰品,制作粗劣,但有一定欣赏价值的小陶器,显示出磁山先民生活比较富有,物质有所剩余,伴随着产生了对艺术美的追求。
 

震惊世界的发现——磁山文化

来源:人民观察周刊(http://www.peopleguancha.com)
--------------------------------------------------------------------------------------
  人民观察周刊-融媒观察☆声明:本网未标有“来源:‘人民观察周刊’或‘人民观察周刊消息/电/讯’或带有人民观察周刊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第三方在以上述方式及下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人民观察周刊”、 “稿件来源:人民观察周刊”或“稿件来源:人民观察周刊消息/电/讯”,人民观察周刊将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本网站转载稿涉及知识产权等问题,请相关权利人来电、来函与本网站联系,本网将及时处理。